内黄历史人物—魏征

内黄县县志办

2021-04-01 15:02:49

e072f503f6278c1618113811f65b592.jpg

魏征(580~643年),字玄成,相州内黄县人。其父魏长贤博学多才,精通文史,曾任北齐著作郎,后因直谏朝政,贬为上党屯留县令。北周静帝大象二年(580年),迁居相州内黄。魏征早年丧父,家业衰落,然有大志,好读书,多所涉览,尤属意于历代兴衰得失之道,精通治国理论方法。为他后来从政、治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。魏征的青年时代是在隋末的动乱年代度过的,他为了躲避战乱,出家当了道士。隋大业十二年(616年),隋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,请魏征到郡府掌管书记。李密奇魏征之才,请魏征到元帅府任文学参军,掌管记室,却不纳魏征之谏。隋大业十三年(617年),李密兵败降唐,魏征也随李密来到京城长安,投奔唐高祖李渊,任秘书丞。此时,魏征亲眼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和农民起义军的伟大力量,使魏征懂得了“水能载舟,亦可覆舟”的道理,对他以后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,太子李建成知魏征有才气,召征为太子洗马,掌图书缮写。唐统一后,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激化。魏征屡屡劝说李建成早下决心,除掉李世民以绝后患。武德九年(626年),李世民先发制人,在玄武门设下伏兵,一举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,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。一天,李世民召魏征责问道:“你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?”魏征从容答道:“太子若听我的话,决不会有今日之祸。”李世民早闻魏征的才能,又见他临危不惧,更加器重他,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。是年,李世民继皇帝位,是为太宗。旋升魏征为谏议大夫。不久,太宗派魏征安抚河北,允许他据实自行变动处理。当时,河北州县流散有不少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,魏征到了磁州(今河北磁县),见到押送进京的李建成侍卫李志安和李元吉护军李思行,下令将他们释放,并下令将原来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属一律赦免。魏征成功的完成了使命,太宗非常高兴。贞观元年(627年)有人告魏征徇私其亲戚。太宗请御史大夫温彦博查办,结果查无实据。魏征见太宗说:“君臣一条心,才叫做一体,岂能抛却大公无私而专在检点行为上下功夫呢?如果上下都这样,国家兴旺就难以预料。”他还对太宗说:“愿使臣为良臣,不为忠臣。”太宗问:“忠良有何不同?”魏征说:“良臣身有美名,如稷、契、君主也,获得好的声誉。而忠臣则不同,如商纣王时的龙逢、比干,面折廷争,身诛国亡。”太宗又问:“人主何为而明、何为而暗?”魏征答曰:“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。”太宗听后欣然称善。贞观二年(628年),当时朝廷大臣们对如何治理国家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有人要太宗“独运威权”,有人建议太宗“震耀威武,征讨四夷”。而魏征则建议太宗应“偃革修文,布德施惠,中国既安,四夷即服”。魏征还说:“凡事须务本。国以人为本,人以衣食为本。”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”魏征的思想和唐太宗完全一致,使太宗“抚民以静”(百姓修养生息)的方针得到了很好的贯彻。贞观三年(629年)二月,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,做了宰相。贞观六年(632年),公卿大臣并请封禅,唯魏征以为“民未怀惠,仓廪尚虚”,不可。贞观七年(633年),改任魏征为侍中(门下省长官),成为当然的宰相。贞观十年(636年),由魏征总监撰修的五朝(周、齐、梁、陈、隋)史书告成。唐太宗为嘉奖魏征,加封魏征为光禄大夫,进封郑国公。是年,魏征以目疾请为散官(没有实际职务的官员),太宗不得已,以魏征为特进,“仍知门下事,朝章国典,参议得失”。仍在宰相位上。贞观十一年(637年),唐太宗为了个人享乐,在洛阳修建飞山宫。魏征谏曰:“炀帝恃其富强,不虑后患,穷奢极欲,以至身死人手,社稷为墟。陛下拨乱反正,宜思隋之所以失,我之所以得。”唐太宗听了魏征劝谏,停修了飞山宫。贞观十三年(639年),魏征因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,逐渐趋于奢纵,而向太宗上疏进谏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《十渐疏》。他指出了唐太宗渐不克终者十条。主要是:贞观之初无为无欲,今求骏马于万里;初每存简约,今意在奢纵;初损己于利物,今纵欲劳人,卑俭之迹岁改,骄侈之情日异;初砥砺名节,不私于物,唯善是与,亲爱君子,疏斥小人,今则不然……。这篇奏疏,用鲜明的对比,有力的事实和论证,剖析了唐太宗自贞观以来的前后变化。魏征希望唐太宗居安思危,善始慎终,振作精神,励精图治,继续发展贞观之治。这篇奏疏震动了唐太宗。他把魏征这篇奏疏写在屏风上,以便朝夕阅读,激励自己。有一次,唐太宗被魏征说得受不了,罢朝后,气狠狠的说,我早晚要杀掉这个乡下佬。长孙皇后知太宗气恨魏征,随退下穿上朝服为之祝贺。太宗惊问何故,长孙皇后说:“妾闻主明臣直,今魏征直,因陛下之明也。”唐太宗转怒为喜,更加敬重魏征。贞观十六年(642年)七月,魏征病重,唐太宗下手诏慰问。魏征居室简陋,生活简朴,唐太宗还特别下令为其建了一个正厅,还赐给屏风等物。同年九月,唐太宗说:“方今群臣,忠直无逾魏征,我将遣傅太子。”于是,罢去魏征的宰相职务,拜为太子太师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正月,魏征病危。唐太宗带领太子前往探望。征薨,太宗亲临恸哭,废朝五日,赠司空、相州都督,谥曰文贞。陪葬昭陵。太宗亲制碑文,并为书石,追思不己。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: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镜,以防己过。今魏征殂逝,逐亡一镜矣!”魏征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谏臣。《二十五史·旧唐书》云:“前代诤臣,一人而已。”魏征以社稷为重,刚正不阿,居相位13年7个月,先后陈事200余次,对唐太宗的理政治国,个人得失,多有诤谏,使唐太宗保持了清醒的头脑,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政治——贞观之治。


发稿单位:史志研究室

通讯员:刘伟华

142浏览
热门评论
暂无评论

云上内黄客户端

立即下载